干貝是哪裡長出來的?
干貝是什麼呢?
我們吃的干貝,是一種叫做帆立貝/扇貝的貝柱。
而貝柱則是能讓貝殼開關的閉殼肌,一個貝只有一個。
貝柱基本上跟帆立貝的大小成正比,貝越大,貝柱就越大一個;不過貝柱的大小也會跟著季節變化,
也就是說,干貝也是有當季概念的食材喔!
根據研究發現,貝柱在三月的時候最輕,重量會在此後開始增加,
直到八月份來到最高點,然後九月之後,又再慢慢減少。也就是說,六到八月正是產季,
在這期間,賦予鮮味的成分濃縮到極致,鮮甜來到高峰。此外,不同產地的時間點會有些許的差異。
賦予帆立貝/扇貝風味的主要成份
為什麼干貝吃起來有獨特的風味呢?
主要跟它含有的精胺酸、甘胺酸、丙胺酸,以及麩醯胺酸等胺基酸有關。
甘胺酸的量越多,干貝的甜味就越強,從五月開始,
貝柱裡的甘胺酸含量會開始急速增加,大概在八月份到達最大值。
還有,貝柱裡的肝糖含量變化也和甘胺酸類似,由於它在我們口中可部分分解,
釋出麥芽糖或葡萄糖,因此能提供一些甜味。
生食級干貝的分級定義
在日本,產季採收後,要做成干貝的帆立貝,
會根據貝柱的大小,從 6S 到 2L,分成 9 個規格,其區分條件如下:
- 6S:每公斤有 81 ~ 100 顆
- 5S:每公斤 61 ~ 80 顆
- 4S:每公斤 51 ~ 60 顆
- 3S:每公斤 41 ~ 50 顆
- 2S:每公斤 36 ~ 40 顆
- S:每公斤 31 ~ 35 顆
- M:每公斤 26 ~ 30 顆
- L:每公斤 21 ~ 25 顆
- 2L:每公斤 16 ~ 20 顆
一般來說,4S 到 6S 的干貝比較容易在吃迴轉壽司的時候看到;
而 S 到 3S,通常會放到量販店或是電商上販售;
至於比較大的 M 到 2L,主要用在高級料理或拿來送禮。
維持美味的退冰秘訣
基本上,不管是從量販店或是電商網站購買的產品,
都會是冷凍的,買回家之後,如果沒有好好的解凍,我們就會吃到打折的美味,
因此料理之前,先好好的解凍吧!在這我們推薦的退冰方法有以下兩種:
- 緩慢解凍法:從冷凍移放到冷藏室,放個半天,讓它慢慢解凍,這樣能避免干貝的美味成分流失。
- 快速解凍法:冷凍的狀態放入保鮮袋裡,密封好,以流水沖洗;或是直接浸泡在鹽水裡,切記不要用自來水泡。
另外,雖然微波爐是很好用的解凍工具,但如果對象是干貝的話,就不建議使用啦,因為這會大大的影響其風味品質。